媒体报道
media report
济南广电·叮咚FM客户端讯 科技,正一刻不停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。曾经只是在科幻电影里出现的“意念控制”,如今已经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。在济南,一家新型研发机构研发出的“脑机接口”设备,让“读脑”技术变成现实,在医疗健康、智能生活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在山东中科先进技术有限公司的脑机接口实验室,医疗康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彭福来正和同事们忙个不停。只见实验人员佩戴上一顶布满了电极的脑电帽,当他想象手的抓握动作时,无线脑电采集系统就会识别到信号,控制机械臂把水杯端起来。
“通俗地来理解,就是一种“读脑”技术。”彭福来告诉记者,脑机接口技术相当于在大类的大脑和外界的设备之间,搭建一条信息“高速公路”:
“就是大脑和机器进行直接通信的一个接口,可以认为是一个解码的过程,就是如何把大脑的一些信息给它解码、转化成这种机器可以识别的指令。”
根据脑电信号获取的方式,脑机接口分为非侵入式、侵入式、半侵入式三种,山东先进院专注的是非侵入式技术的研发。彭福来介绍说,非侵入技术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开颅手术,它采集的是人体头皮的脑电信号。而脑电信号非常微弱,采集难度非常大。尤其是在复杂的环境中,如何准确、便捷地获取脑电信号,是他们团队面临的核心问题。科研团队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艰苦攻关,才破解了这个技术难题:
“我们可以实现64个通道的信号采集,每个通道可以实现采样率达到4K赫兹,就是说1秒钟可以采集4000个点,性能、功能达到了国际先进、国内领先,实现了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。”
技术在持续创新突破,也在加快走向市场。公司总经理李卫民介绍,从这里走出的脑机接口设备去年已经实现了十几套的销售,在医疗、康复、教育、交通等领域“大显身手”。
通过采集到的高质量脑信号,开展像抑郁症、癫痫、帕金森疾病的诊断。还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脑卒中、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等,通过脑电和传统的康复装备结合在一起,可以大大加快康复周期,“也可以应用在交通领域,对驾驶员进行疲劳驾驶的监测,以及对睡眠障碍人群进行睡眠质量的监测,还有也可以对儿童进行专注力训练的进行。”
李卫民透露,瞄准这个未来产业新赛道,他们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脚步会越走越坚定,“未来,这一领域的市场规模能达到上百亿。我们要把脑机接口技术形成生产力,研发由意念控制的机械手臂、下肢外骨骼等,进一步改变瘫痪患者和运动障碍患者的生活,让科技造福社会。”
济南新闻综合广播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