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报道
media report
“今天现场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,深感振奋,备受鼓舞。报告立意高远,全面总结了2022年全市的工作成就,也对2023年的工作任务提出了具体目标。特别是,报告在科技创新领域提出,要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,释放了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发展的信号,这更增加了我们深耕济南加快发展的信心。”12月26日,济南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,市政协委员、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卫民告诉新黄河记者。
作为落地济南的15家中科系院所之一,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落地济南三年来,先后获批山东省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、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等。截至目前已成功孵化40多家高科技企业,获批纵向科研项目40多项,总金额6200余万元;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;申请专利186件。
“济南市在科创领域政策环境之优,扶持力度之大,发展速度之快,模式探索之丰富,在国内走在了前列,形成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‘济南现象’。”李卫民说。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建强用好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。
在李卫民看来,新型研发机构是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抓手。新型研发机构是资源连接器,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,连接院士、专家等国内外高层次人才,延伸国内外先进前沿技术,为高科技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与智力保障。同时,新型研发机构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,是产业助推器,具备丰富的各类资质,研发的产品在满足量产条件后,可快速推向市场,缩短成熟周期。
在落地济南3年间,如何做好科创与金融融合的文章,李卫民所在的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已探索出了一些经验。“新型研发机构对前沿科技发展比较了解,对高科技项目与高科技中小企业有较高的鉴别判断能力,能够汇聚和遴选出优质的项目进行重点支持。济南市政府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投入巨大,使得新型研发机构的资质、征信良好,可以较容易地从银行获得大笔的信贷授信。这样依托新型研发机构的信用,从银行获得授信,再支持到高科技项目,可以实现‘科技+金融’的完美结合。”李卫民说。
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“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左右”,李卫民也非常关注。
此次参会,李卫民在提案中建议,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在科创板及北交所上市。近年来,资本市场改革速度加快,新政频出,如注册制改革和北交所设立,为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了难得的政策空间,也为济南市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。
“我认为,鼓励和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在科创板、北交所上市,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深化资本市场、推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。”在李卫民看来,新型研发机构在科创板或北交所上市,可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,建立新的融资渠道,增强自身造血功能,为平台项目快捷募集资金、快速推进科研成果资本化,加速科创企业发展进程;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上市,可以形成财政资金、社会资本、投资基金等市场化、多元化的资金来源,为孵化高科技项目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。另一方面,借力上市,有助于新型研发机构更快做大做强,发挥创新主引擎的作用,快速培育大批高科技企业,服务区域产业创新,支撑产业崛起。